close

Photograph by Steve McCurry, National Geographic
我沒有宗教信仰,我常常在想的不是「神是什麼?」而是「人們為什麼需要神?」我對神的想像也許近似於印度女神查姆達的雕像。 查姆達住在墓地裡,她的腳下有被鳥啄、被豹吃的人的屍體。雖然她的乳房萎縮得像老太婆,但是她還從萎縮的乳房硬擠出乳汁哺餵成排的小孩。她的右腳因痲瘋而腐爛,腹部也因飢餓而凹陷,還被一隻蠍子咬著…。查姆達以飢餓和病痛之軀,緊抱著人類的苦難和死亡,而生命堅韌地從中迸發。 劇作家貝克特說: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十字架要背,直到死去並且被遺忘。」我們總是身陷困境、經歷苦難、內心負疚、尋求救贖…,身體的疼痛可以用藥物抑制,精神卻因死亡的恐怖而疲勞。在迷惑不安之中,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是誰,但我們的選擇和行動,卻決定了我們是誰。而無止盡的選擇和承擔,構成了我們的生活。 活著,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來改變自己的存在處境?要怎麼在死亡的陰影底下,理解餘生?公認是二十世紀日本文學代表作的小說《深河》,就是一本藉由不同形式的死亡,來重新思考苦難和救贖的生命之書。《深河》是遠藤周作一九九六年辭世時,囑咐在棺木中佈置的遺物,可見他本人對這部作品的重視程度。 遠藤周作以一場印度旅行作為故事的開展,他筆下的每個人物都背負著各自生命的小十字架,經歷不同的傷害與壓迫,然後在內心進行深刻的自我療癒。這種療癒並非積極地尋求外在的救助和安慰,而是勇敢地探尋自己心中的黑暗和醜惡。生命的真正試煉,就是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缺陷。不是背對、否定、棄絕它,而是迎向、理解、擁抱它。如同小說中的美津子,在嚴厲的自我詰問裡,發現生命的自由和侷限,於是她從自我關注,慢慢轉為同理他人的悲苦。 |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