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hoto credits: 誠品畫廊
當代工筆人物畫的文化指涉
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如何「走出去」,一直是被廣為關注的命題,「當代性」轉換或許是其中關鍵。擁有千年歷史的工筆畫幾經沉浮,在最近20多年重獲重視,使這種傳統繪畫方式成為具有當代性思維的藝術樣式。誠品畫廊近期開展的三位藝術家同名群展「李綾瑄、王美清、石家豪」,將三位風格截然不同的藝術家創作共同呈現在畫廊空間裡。其中,來自香港的藝術家石家豪,所創作的當代工筆人物畫,雖應用傳統工具和筆法,但畫作內容卻是非常當代與西化的大眾文化群像,指涉人們在時代變遷中的主體意識。
石家豪提到,其創作主軸是工筆人物的現代化,以古典的工筆技巧,加入當代的觀點,由此引發個人的鑽研與試驗。他認為,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,香港人對西方文化早有認知與認同,但對中國傳統文化往往輕視與貶抑,因此選擇以工筆人物畫的技巧為創作核心概念,並以性別、角色、服裝及文化符號等作為創作題材,通過這些具象徵性的人物,玩味地質疑在現今社會建立自身身份的本質。而石家豪的畫作隱藏著諷刺和幽默感,有種黑色幽默存於他的意識與潛意識之間。
對石家豪來說,衣物是一種外相,意指包覆身體的種種外在表徵,人們透過它來呈現「主體性」。因此,石家豪所採用的傳統繪畫技法,除了讓衣飾成為身分合宜與否的一種指標,也代表脆弱與虛幻身份所留下的斧鑿痕跡。他的創作是一個重要介面,通過必要的虛構和偽裝,述說主體性和自我塑造,以及與「身份」的距離。在石家豪的舊作《試身室》系列中,以香港流行文化指標所衍生的身分議題進行探索,反映香港回歸後的社會變化與轉型。他以香港影星周潤發為素材,藉此反思自己的香港身份問題。石家豪表示,周潤發是作為一個源自香港、在華人世界與海外都廣為人知的文化符號,因而透過他的演藝生涯進程,反映出身分變化的問題。 |
全站熱搜